近日,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消防救援大队深挖救援作战科技潜能,以无人机实景建模技术为突破口,构建起一套“看得清、判得准、救得快”的现代化救援信息保障体系,加快推进消防工作专业化、信息化建设,进一步提高无人机常态化执勤能力,满足日趋复杂化灭火救援任务和社会救助形势的实际需求。这项创新不仅让灾害现场“透明化”,更让科技力量成为守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盾牌。
2024年以来,会昌大队针对无人机的实战应用技术原理,通过外聘专家授课辅导的形式,组织8名消防文员、消防技师开展无人机三D立体建模、漫游全景图制作、二维正摄图制作等内容的业务知识培训,让受训人员掌握了大疆智图、Pix4D等专业建模软件的使用技巧,让3D建模技术在灭火救援、执勤训练等工作中的实战效能。在日常训练间隙,会昌消防对辖区的工业园区、住宅小区及九小场所等重点防火区域进行无人机扫描,对相关建筑物的防灭火重点点位进行详细标注,存档,同时全方位拍摄周边复杂地形地段、小区、道路、通道等情况,将实景建模技术融入数字化预案中,结合“全灾种、大应急”实战需求,利用红外热敏成像仪、地形测绘仪、气体传感器等设备,在多个维度获取信息后快速建模,直观反映火场的详细空间信息,有力支撑火情监测,实时、全方位获取高空高清晰度灾害现场图像,提高灭火救援效率。
2024年11月9日,会昌县九二氟盐新材料产业园区迎来了一场严峻考验。汇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储罐区因电焊作业引发大火,滚滚浓烟直冲天际。接到报警后,会昌消防救援大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,一支由3辆消防车、12名指战员和2名无人机操作员组成的先遣队紧急奔赴现场。
抵达火场外围时,现场指挥员立即下达无人机升空指令。操作员小张熟练地将大疆无人机抛向空中,这台搭载了禅思H20T热成像相机的“空中侦察兵”迅速爬升至200米高度,以螺旋轨迹对火场进行环绕扫描。不到5分钟,一组包含可见光影像、热成像数据和三维点云的勘察数据便传回指挥终端。
“北侧储罐温度异常升高,可能存在爆炸风险.”通过无人机实时回传的热成像画面,指挥员敏锐发现了潜在危机。与此同时,后方技术小组已基于无人机采集的数据,在15分钟内生成了火场周边500米范围的高精度三维模型。模型中,建筑物的立面结构、消防设施位置、道路通行条件等信息一应俱全,甚至连围墙缺口和绿化带分布都清晰可辨。
依托这一精准数据,指挥员利用消防通道引导供水车辆精准就位,通过热成像数据划定冷却重点区域,借助三维地形分析确定无人机中继起降点。在后续救援中,无人机不仅持续提供火场动态监测画面,还通过搭载的喊话器引导被困人员向安全区域疏散。经过2个小时的艰苦奋战,大火被成功扑灭,无人员伤亡,周边企业也未受到次生灾害影响。
“以往我们需要派侦察员冒险进入火场周边勘察,每一步都危机重重,现在通过无人机‘一键透视’,就能在指挥车上掌握全局态势。模型中的每一个标注点,都是救援行动的‘导航坐标’。”现场指挥员罗杰平介绍说。
下一步,会昌消防大队将继续加强技术更新和人员培训,不断提升无人机建模技术在防灾减灾及应急救援中的应用水平,让“一键透视”的科技之光,照亮每一个需要守护的角落。